这是华夏钢源自强不息、产业报国的创业史
这是中国国企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改革史
这是百年老企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奋斗史
矗立在重庆长江之滨的重钢,在见证中华民族由弱到强、钢铁工业由小到大悲壮历史的同时,也锻造了攻坚克难的钢筋铁骨,谱写了浴火重生的壮美诗篇。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曾亲临重钢视察。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韩国首尔亲切接见了重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加才等出席中韩经贸合作论坛的企业家代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给予重钢人巨大的鼓舞和莫大的鞭策。重钢在报效国家、发展自我的伟大征程中屡获国家级荣誉。
[历史篇:华夏钢源]
重钢的前身是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与远东最早、最大、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被誉为“华夏钢源”和“中国民族钢铁工业的摇篮”。孙中山先生称赞其为“亚洲雄厂”、“中国需要几百个这样的工厂”。
1938年,在抗日战争最危急关头,汉阳铁厂西迁重庆。重钢作为抵御强敌最大的后方钢铁基地,为占全国三分之二军火产量的重庆军工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钢铁原料。
新中国成立后,重钢以钢铁强国为己任,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根钢轨、铺就了成渝铁路,建成了中国第一台立式方坯连铸机、第一台弧形板坯连铸机、第一条中厚钢板控轧控冷示范生产线,成为我国重要的军工钢、品种钢研制、生产基地。8000多名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从重钢输往祖国各地。
[改革篇:敢为人先]
1979年,重钢等6家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拉开了中国国企改革的序幕。重钢突破“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禁区、在全国率先自销钢材,在国内首批推行厂长负责制、首批发行企业债券、首批通过补偿贸易筹集技改资金、首批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首批开展主辅分离等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排头兵。
世纪之交,组建重钢股份公司先后在香港、上海交易所上市,组建重钢集团朵力房地产股份公司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挂牌交易,积极推动旗下重庆特钢公司破产关闭,完成了国企规模最大、国企职工最多的“中国第一破”,为企业改革积累了经验。
重钢在大力发展钢铁主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非钢产业,逐步形成 “1+5” 的产业格局,精心培育了“资源开发”、“工程建设”、“房地产”、“物流配送”、“气体制造”五大非钢支柱产业。非钢产业销售收入已经占全集团40%以上。
重钢已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十一五”以来,重钢24项科技成果获重庆市、全国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项;4项技术被列入“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具有推广价值的先进实用技术;获国家授权专利630件,其中发明专利107件、实用新型专利523件。
重钢长寿新区一号门
[发展篇:环保搬迁]
2006年底,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庆市启动了工业投资“一号工程”的重钢环保搬迁工程。
2011年9月,总投资360亿元的重钢环保搬迁工程建成投产。同时,大渡口老区钢铁产能全面关停。新重钢取消了全厂蒸汽管网和厂区铁路,实现了工业用水100%循环使用,废水、废气零排放,废渣全量回收利用,二次能源全部实现高效回收利用,自发电率近80%,铁-钢界面“一罐制”、钢-轧界面“辊道输送链接”的短流程紧凑式布置以及全球首创的“干式RH真空冶炼工艺技术”被列入第五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
目前,重钢企业总资产750亿元、钢铁产能830万吨,拥有宽厚板、中板、热轧薄板、线材、棒材、型钢、冷轧等7条生产线。重钢造“三峰”牌钢板被誉为“中国第一板”,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和船体结构用钢板系“中国名牌产品”,船用钢板全国首家通过九国船级社认证,自主研发的70毫米以上规格厚度的E40/E47高强度船板填补国内空白。
重钢长寿新区全景
[展望篇:凤凰涅槃]
近年来,重钢筹资30亿美元,收购开发澳大利亚年产千万吨的铁矿石基地。该项目建成将突破长期以来矿石资源的制约。
重钢积极开展与韩国浦项钢铁合作,引进“融熔炼铁”绿色冶炼技术,合资建设FINEX 综合示范钢厂、冷轧镀锌汽车用钢板等项目。
作为国内首家矿山高新技术企业,重钢西昌矿将立足自身钒钛资源优势,“十三五”期间将形成年处理原矿1000万吨,建成完整的钒钛资源创新开发利用、钒钛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实现年销售收入45亿元。
重钢正致力于在江苏靖江打造集物流、加工、贸易三位一体的大物流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建成海轮泊位3个、内港池泊位4个、陆域堆场21万平方米和年处理钢材50万吨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国资委的领导下,重钢将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坚持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并举,主动融入重庆五大功能区建设,“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和中国西部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一座现代化的绿色钢城已在西部大地崛起。浴火重生的重钢正以蓬勃英姿,迎来华夏钢源的凤凰涅槃,奋力实现钢铁强国梦的百年夙愿。 |